啟程

 
旅行,通常是從在飛機上慌亂的翻閱longly planet開始,而究竟,離開的原因是甚麼?
部落格是洋洋灑灑的關於目的地的介紹、說明跟解析,有時候還有在當地拍攝的電影畫面;學長姊的心得是書裡的照片,似乎可以隱約從中窺知浮光掠影,吸引人卻又看不到全景。飛機上坐滿了面帶微笑的人,自介之後開始有人來揮揮手,有人來說:「歡迎登機!」,我對飛機上稀薄而乾燥的空氣、這麼多的臉孔還不習慣,飛機快速爬升將乘客拋向天際,產生的反作用力扯著我身上的每一寸肌膚,我開始懷念地面的安定。機長的登機廣播聽起來不怎麼友善,這麼多字的句型對初登機的我來說,竟不知為何有一種被挑釁的感覺 :「如果你連這麼一點小事都沒注意到,然後再來說情報蒐集難度太高或是你想不出9X9行動策略沙盤演練,那麼我怎麼能預期你能學好談判呢?」每天晚上的社團臉書是座位前的螢幕,我還手忙腳亂地搜尋名為「一談就贏 鄭志豪的談判教室」頻道節目,螢幕上已經發出作業一的公告,逼得乘客馬上轉換戰場到名為「學長姐心得」的頻道,怎知這頻道琳瑯滿目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,我在一萬英呎的高空,開始因心慌而暈眩。


好不容易上傳了作業一,原本就坐在飛機上的學長姐收起笑臉,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說話:
「談判的目的是甚麼?目標是甚麼?」
「你真的知道談判五部曲是甚麼嗎?」
「既然你提到過去的談判經驗,那麼重新回溯解構換位之後,你會不會有不同的作法。。。」
於是我謝絕了空姐送來的餐點,開始馬不停蹄地敲起鍵盤,聽話地把過去遇到的案例翻出來回溯,寫了作業一點五、一點六、一點七。。。,起飛時的暈眩不穩定,竟也在這一次次的回溯中漸漸穩定下來,而那些關於目的目標換位。。。的種種,也逐漸看到清楚的筆劃。
原來,理論的框架設計得再完美,都必須架構在現實的應用上才得以更加牢靠;換句話說,當我們用學習到的新知回溯已知,除了讓新知更為明朗之外,更能讓已知變得清晰。
在我還來不及寫作業一點九的時候,螢幕上播放了兩段電影,解接著是作業二的公告。
有了上一次的經驗,在第二次的作業中,大家的互動討論似乎是更加熱絡而有深度,正當我們對現有的討論深度感覺心滿意足時,機長廣播又在此時響起:
「我等著有更多學長姊來回答我上面那個簡單的一個問題,否則假如只是想在這個社團中交誼邀約聚餐喝酒的話,歡迎請去別的社團繼續相濡以沫。。。」
此話一出,果然挖出了更多的舊乘客,更多的對話讓討論更加精采,一次次讓人拍案叫絕,我抬頭看向傳遞機長聲音的喇叭,心裡禁不住想,究竟是怎麼樣的人,建構這樣密實的水道,讓抽象思維的學習在自然而然中,水到,就渠成?
「假如真的要問我內心的真正期望,就是不管你和我的主張一樣或是不一樣,這個課程能讓更多的人可以有能力站出來捍衛自己的主張,我就會覺得自己以及自己所設計出來的課程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」
終於來到飛行的最後一段航程,我懂得談判不在爭得輸贏,也不一定需要改變自己的樣子,而是用一個相對平和的方式,保護自己珍視的價值。
談判時換位到對方的立場,不是為了委屈自己,而是把對方放在心上,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持續聆聽與不在現場決定,也不是示弱,而是為談判爭取了更大的空間與彈性。
贏到的是,達到目的與完成目標。
降落前機長廣播時,我已經習慣了飛機上的空氣,喜歡同行的乘客,並愛上帶領這趟旅程的機長:
「各位旅客您好,這是來自機長的廣播,我們預計在40分鐘之後降落,預計抵達的時間為當地時間上午九點,氣溫為攝氏二十度。請您繫好安全帶準備降落。非常謝謝您今天的搭乘,祝您有個愉快的一天。」